碳纤维板糊施工检验的一个重要检验项目是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基材混凝土之间的正向拉伸粘结试验。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项强制性检验项目,因为检验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定量检验方法,也是工程质量的最终依据。实际工程中的每一个碳板粘贴工程,无论工程大小,都必须在现场进行抽样检验。
样品测试结果的标准包括两个指标:结合强度和失效模式。下面说说具体的损坏形式以及如何判断检验合格。
1、粘结强度应大于规范指标要求和混凝土内聚破坏
测试项目 | 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实测 | 测试资质指标 | 检测方法 | |
拉伸结合强度及其失效模式 | C15-C20 | ≥1.5MPA | 和混凝土的内聚破坏 | GB50550 |
≥C45 | ≥2.5MPA |
注:如果测试结果在 C20~C45 之间,则相应的强度等级由插值法确定。
检验结果符合上述强度指标要求,混凝土基层发生破损,判定为合格。如果粘结强度小于规范指标,但混凝土仍为内聚破坏,如果不是单点事故,则说明基层混凝土的实际强度水平可能与原设计文件存在差异。此外,试验研究表明,混凝土表面的粘结抗拉强度一般低于混凝土的轴向抗拉强度。应区分膏体的施工质量与原构件混凝土表面抗拉强度低的区别,才能下结论。
2、粘合剂或纤维层的内聚破坏
(1)胶粘剂出现破损,说明胶粘剂质量有问题或操作人员使用不当。
(2)纤维层内有孔隙或游离的纤维束发生损伤。据说是粘贴操作不当,气体没有排出或粘合剂没有完全渗入纤维束。
有粘合剂或纤维层内聚破坏的样品可判定为不合格。
3. 层间破坏
(1) 胶层间粘合不合格是指各层底漆和纤维胶层的施工没有按照规范施工要求进行,例如底漆过硬,纤维未重新- 在施工期间抛光。
(2) 混凝土基层一侧出现破损,但只有面层砂浆下落,无骨料带,说明混凝土基层处理不合格。发生这种情况时,正拉伸粘结强度的测试值很低,不能错误地判断为混凝土内聚破坏。
夹层失效的样品可判定为不合格。
4. 混合破坏
多种损伤形式的组合成为混合损伤,在实际现场检查中时有发生。当发生混合破坏时,检验结果合格的标准是:粘结强度大于指标要求,混凝土内聚破坏面积占试样粘结面积的85%以上,否则为是不合格的。
纤维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的正向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是碳纤维施工质量的保证,但试验同样要注意:
1)。这是一种破坏性试验,测量点应选择在最大受力区之外。
2)。粘贴金属试块时,要保证试块受拉时力的作用线垂直于粘贴面。
3)。必须确认预切缝在混凝土中足够深。否则会因光纤连接导致测试结果严重偏差。
4)。检查后损坏的零件应及时修理。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检测报告上CMA、ILAC-MRA、CNAS、CAL四个标识的区别!
- 分不清转包、分包、内包、挂靠之间的区别?看这里!
- GB50210-201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已实施
- 房屋建筑学基础知识汇总
- 典型案例!国内外桥梁坍塌事故,太吓人了......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