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万明砖被发现
助力古建筑城墙修缮
悍马加固材料
日前,南京市栖霞区在拆除一处废旧厂房的围墙时,清理出大量明代南京的城墙砖,经初步统计约有2万块,这是近几年发现数量最多的一次。
明城砖回收现场
这些被发现了的明城砖铭文身上,不但记录了它们来自哪里,由谁监制,就连制砖人是谁,烧制窖工又是谁的信息都一一记录在案,帮助“验明正身”。
比如,此次发现的一块城砖上写着“瑞州府提调官通判程益司吏艾成 新昌县提调官主簿崔仲郁司吏胡平实”。
可见这是一块明初瑞州府新昌县烧造的城砖,大致位于今江西省宜丰县新昌镇。其府一级的督造官员有通判程益和司吏艾成,县一级的官员则包括主簿崔仲郁和司吏胡平实。
事实上,此次明砖被发现也并非一朝一夕的,而是多年以来日积月累的坚持行动换来的喜悦成果;
据悉,自2016年11月起,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与当地基金会共同发起“颗粒归仓守护城墙”活动,已回收50多万块城砖用于修缮保护、研究、展览等。
该行动完善了南京城墙砖铭文数据库,抢救了重要砖文信息,推动了古城墙建筑基础研究和展示宣传工作。
02
现代技术是否救得了古代建筑?
悍马加固材料
依据相关规定,古建筑维修必须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所谓“不改变原状”原则,即指古建筑在维修后,其材料、结构组成、施工工艺等方面应尽量保持与维修前一致。
然而,在实际的修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做到完全“原封不动”。若确实存在修缮的必要,在坚守“最小干预原则”的基础上,许多古建筑项目会适当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
事实上,在一些修复案例中,人们也能捕捉到新材料的身影。比如很多古建筑的砖木建筑可能会有一些纵向的裂缝,如果这个裂缝不影响材料本身使用的话,往往会通过采用碳纤维材料包裹的方式,来加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不只是砖木建筑,在一些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修缮中,也较多地用到了碳纤维材料。比如,上海外滩一些近现代建筑的修缮中也用到了碳纤维材料来进行加固。
碳纤维材料本身很轻,对楼体来说不会带来过多新的荷载,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刚度和适应性。
在修缮古建筑时,常用的新型加固工艺有碳纤维法,这种新型的碳纤维材料其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高于普通钢,能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抗震性能。
这里以上海悍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的「厦门镇邦路骑楼加固案例」为例进行说明:
厦门镇邦路片区建筑原为四十年代的骑楼房,已建成近80年,因其年久失修,建筑结构损伤严重,存在漏水、木板腐蚀、墙壁开裂等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在对镇邦路骑楼检测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建筑维修加固原则,上海悍马制定了以下加固方案:
1.原结构加固,彻底排除危房,延长使用寿命;
2.结合现阶段开发利用需求,对其使用功能进行更改。
该建筑在上海悍马给到的加固方案之下,通过梁板柱碳纤维布加固和粘钢加固完成了修缮改造,改造之后的骑楼建筑重新散发出新的城市活力。
最后,我国古建筑修缮保护是一个集文化弘扬、技艺传承、科技支撑等多方面于一体的工程。
对于像骑楼这样的历史建筑的保护,不能像珍藏古董一样将其封存起来,而是应该在保护的同时,结合其本身的特点和现阶段人们的生活需要,进行合理加固改造、开发利用,在现代城市中扮演合适的角色,延续历史建筑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