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认的混凝土结构裂缝封缝灌缝处理工艺,由于灌缝前所采用的封缝胶大都是不透明胶,在进行封缝、灌缝处理后,不能做到封缝、灌缝后裂缝的可视化效果,如果要检查封缝、灌缝效果,只有把裂缝处敲开,这样给检查带来很大难度,质量始终难以把握,且计量也很难做到准确。即使采用透明的封缝胶,也只能解决封缝的可视化问题,灌缝因其具有较强的渗透性使灌缝胶不能到达表面而达不到可视的效果。不能达到可视化的效果就难以直观地判断(或推断)灌缝处理的实际处理长度和实际灌缝效果,并难以在今后的调查中直观地观察到裂缝的发展变化情况。从而加大了业主及施工人员对封缝灌缝处理控制的难度。
本文结合桥梁混凝土结构裂缝灌缝处理实践,对可视化效果处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混凝土结构裂缝封缝灌缝可视化效果处理技术,据此可直接观察量测到灌缝后的裂缝宽度、长度、走向等外观形状尺寸,从而可直观地判断(或推断)灌缝处理的实际处理长度和实际灌缝效果,并可在今后的调查中能直观地观察到裂缝的未来发展变化情况。
为了克服现有的裂缝封缝灌缝处理工艺不能解决灌缝处理后裂缝可见的问题,本工艺通过现有市场(或未来市场)提供的透明封缝胶和透明的胶带以及带颜色的灌缝胶,并通过对现有的裂缝封缝灌缝处理工艺进行完善补充,而提供一种新的施工工艺,该新工艺能方便地解决裂缝灌缝处理后的裂缝可见性。
1)裂缝处及两侧附近表面处理
裂缝处及裂缝两侧附近不宜用磨光机打磨混凝土表面的灰尘,用磨光机打磨很容易给表面带来棱角,粘贴胶带时容易漏气,灌注胶将顺着漏气的地方渗出,影响外观和灌注后裂缝的辨别。裂缝的表面处理应直接用钢丝刷清理,然后用丙酮(酒精、二甲苯)擦洗去除裂缝处及两侧附近灰尘。对混凝土表面疏松混凝土的砂粒可用锤子和钢钎凿除,以确保混凝土表面足够的密实和平整。
2)粘贴注入座和裂缝处封缝处理(见下图1)
图1
图中数字表示如下:
1、裂缝;
2、灌缝底座;
3、透明或无色的封缝胶封缝区域;
4、透明或无色胶带(或其他可粘贴的纸)每侧超出裂缝宽度1.5mm~20mm区域;
5、透明或无色胶带(或其他可粘贴的纸)进行封缝粘贴区域;
6、带颜色的可见裂缝;
7、透明或无色的封缝胶每侧超出裂缝宽度2mm~50mm区域;
8、20mm范围内;
9、混凝土结构
①粘结注入座:裂缝处清洗干燥后,制好封口胶,搅拌均匀,用抹刀将少许胶刮在注入座底面的四边,将注入座固定在混凝土上。注入座沿缝的走向,每隔200mm-300mm布置1个,裂缝分岔处的交叉点应设注入座,注入座粘贴要封闭牢固。
②粘贴透明或无色胶带:用宽度3mm~20mm透明或无色胶带(或其他可粘贴的纸)对裂缝进行封缝粘贴处理,其目的是阻挡透明或无色的封缝胶对裂缝表面深度范围的渗透,以利于带有颜色的裂缝灌缝胶进入裂缝表面深度,从而实现裂缝灌缝后的可见。透明或无色胶带(或其他可粘贴的纸)封缝粘贴处理时应注意确保透明胶带(或其他可粘贴的纸)与裂缝处混凝土表面结合紧密、平顺,必要时用刮板或其他机具对胶带进行压实处理,以防裂缝灌缝胶的外渗;同时应注意透明或无色胶带(或其他可粘贴的纸)在宽度方向应中心线对准裂缝,并确保裂缝两侧富余1.5mm~10mm,在长度方向距离灌缝底座中心20mm左右不贴,以防灌缝胶直接沿胶带方向渗透。
③封缝胶覆盖:用透明或无色的封缝胶将透明或无色胶带(或其他可粘贴的纸)进行覆盖处理,其每侧宽度应超出透明胶带2 mm~50mm,其厚度(宜控制在0.1 mm~4mm范围)以能抵抗灌缝时透明或无色封缝胶带(或其他可粘贴的纸)向外鼓出变形即可(尽量保证透明或无色的封缝胶呈中间厚,两边薄的弧形,以节省封缝胶用量);灌缝底座处封缝胶在长度方向应覆盖至透明胶带,并略有富余,以防灌缝胶从透明或无色胶带(或其他可粘贴的纸)处外溢。
3)注入灌注胶
①对裂缝灌缝材料外观要求的改进
为便于裂缝灌缝后的观察,对裂缝灌缝材料要求是:裂缝灌缝胶应带有区别于混凝土颜色的有色胶体(建议采用红色或黄色为宜),不应为透明或无色。
②其他工艺要求严格按照公认的裂缝封缝灌缝处理工艺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