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加固就是按照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或改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稳定,减少房屋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及提高抗液化能力的方法。那么,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法有哪些?有什么注意事项?请跟小悍来学习:
基础、地基加固方法主要有哪些?
1.增大截面法
适用于埋深相对较浅的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对筏基、箱基、桩基适用性差。
2.增加埋深法
适用于紧邻下卧层为良好持力土层的情况,同时持力层最好在地下水位线以上。
3.改变基础类型法
如由独立基础改为条基;由条基改为筏基、桩基;由砖条基改为混凝土条基等。
4.压力注浆法
适用于处理承载力不均匀的地基土,浆液采用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混合液,但一般不能用于有湿陷性的土层。
5.静压桩法
适用性广,将荷载向深层土体传递,但压桩力应小于上部结构自重的80%。
6.树根桩法
适用性广,既加固了地基土,又将上部荷载向深层土体传递。但易塌孔的土层(如淤泥质土)慎用。
基坑支护(加固)方法主要有哪些?
1.放坡
较经济,但要求施工场地足够大,土层良好,且地下水位在基地以下。
2.喷锚网
较经济,属被动式支护,可90度开挖(但应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宜超过2米),基坑侧壁土层应变释放为半自由状态,最近建筑物距坑边宜在2米以上。
3.护坡桩
属被动式支护,适用于建筑物紧邻基坑,但基坑深度若超过10米,悬臂式护坡桩桩顶变形仍较大。
4.护坡桩+预应力锚杆
属主动式支护,侧壁土体变形小,适用于深基坑和坑边有对变形敏感的构筑物。
5.连续墙+止水帷幕
适用于土层较差(如淤泥质土、流沙)或降水可能引起周围场地较大不均匀沉降的基坑。
6.内支撑
适用于长条形狭窄基坑,对其他形状基坑显笨拙,支撑杆件对前期挖土和后期施工均影响较大。
地基注浆加固应注意什么?
1.慎用于湿陷性土层。
2.注浆压力不是越大越好,以能劈裂、挤密、浸渗土层即可(一般控制在1.5MPa以内),过大压力易造成上覆土层隆起,浆液上冒。
3.浆液未固化前相当于增加了外荷载,而且注浆对原持力层有扰动,所以注浆易引起附加沉降,对敏感结构应采用隔一孔或数孔跳注,间隔时间最好在3天以上。
4.卵石层或动水压力较大土层浆液应掺加速凝剂,或采用间歇注浆。
地基加固中常用成孔方式有哪几种?
1.人工洛阳铲
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土层,孔径小(一般<300mm),水平孔长度一般小于30米,竖直孔深度一般小于10米,对施工空间要求小,较灵活。
2.锚杆钻机
若水冲钻进,可用于地下水位以下土层;若套管跟进,可用于流沙质或淤泥质土层。一般用于孔径200mm以内的水平孔、倾斜孔。
3.工程钻机
一般用于孔径较大竖直孔,如工程桩。所须施工空间大,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处理中应用较少。
4.压挤成孔
适用于土体较软、易塌孔的土层,一般压挤体直接用于承载,如钢管、砼桩。
桩、锚杆、锚索、土钉本质上有什么共同点?
本质上桩、锚杆、锚索、土钉都是利用土层的摩擦力(端承力),但习惯上将直径大、竖直向的锚固体称为桩;将小直径、水平向、倾斜向的锚固体称为锚杆、土钉,其中以钢绞线作为配筋的又称为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