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桥为公路跨河桥,该桥长22m,结构形式为2-7.5m的钢筋混凝土宽腹T粱桥,桥面宽度5.0+2×0.25m,重力式桥台,单柱墩。建成年代1990年,荷载等级汽车-10。
该桥2010年以前为常年有水状志,以后逐渐苦竭。2013年5月,该河道露底,墩柱承台整体浮出水面,承台长3m,宽3m,高1.2m。养护人员在巡检中发现承台四面出现网状裂缝,开裂严重,并及时上报。经检测,最大裂缝宽度2mm,位于承台上游迎水面;主要裂缝多集中在0.2~1.0m之间,深度大多已透过保护层,接近主筋位置,裂缝表面呈不规则几何形状。
病害原因分析
通过查阅以前的施工文件,结合现场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造成该情况的要原因是:
1.承台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体现在混凝土表面挂浆、浅蜂窝、麻面较多,分层浇筑界限明显。
2.混凝土中存在碱骨料反应。凿开裂缝处混凝土,发现混凝土石子周围出现乳白色反应环,裂缝中夹杂有黑色的碱硅凝胶,属于明显的碱骨料反应。
因素1在混凝土施工中完成后,易使河中的水进入混凝土浅表层裂缝,在自然环境反复冻融的影响下,造成混凝土开裂。
根据取得的混凝土块料分析,承台混凝土的骨料存在碱含量量超标的情况。而在该桥的建成年代,混凝土单方碱含量的控制并不严格,因此出现此种情况并不意外。碱骨料反应一般认为是含有氧化镁、硫酸盐的骨料遇水缓慢膨胀而破坏混凝土结构的—种现象,这类病害的发展是由表及里的,与外界潮湿空气由表面通过毛细孔逐渐渗入有关。该桥承台所处的水环境给这种病害的出现提供了外在的便利条件,导致了承台混凝土结构病害的产生。
处理措施
现场观测,桥梁中墩墩顶、支座、桥面高程等均末出现偏移或异常变位。因此,设计单位提出了对旧承台做混凝土套箍,并在承台表面横向采用两道混凝土”扁担粱”的方式进行加固的处理方案。
加固方案
1.对旧承台混凝土植筋,绑扎新的钢筋骨架,顺桥方向前后均加宽750px;横向左右各加宽1m,在横向加宽1250px,位置预埋4束无粘结预应力张拉钢束;承台加高500px。
2.承台混凝土套箍完成后,施做钢筋混凝土”扁担粱”,张拉预应力钢束。
施工工艺及要求
锚筋施工
弹线定位→钻孔→清理钻孔→注胶→插入锚筋→固化养护→植筋抗拔力检测
承台混凝土套箍施工
1.按设计要求绑扎套箍钢筋骨架,并与植筋连接牢固。
2.预埋设“扁担梁”预应力管道及钢束,预设承台套箍与“扁担梁”相连的预留筋。
3.浇筑承台套箍混凝土。
结语
通过加包混凝土套箍,增强了墩柱承台的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张拉“扁担梁”预应力束,加强了新旧承台的连接,提高了承台的加固整体效果。该桥于2013年7月开始施工,8月中旬完成加固工作。经过三年多的观察,承台混凝土未出现裂缝,亦未发现新的侵蚀现象,说明加固方案和施工工艺控制是有效的,这为以后类似桥梁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检测报告上CMA、ILAC-MRA、CNAS、CAL四个标识的区别!
- 分不清转包、分包、内包、挂靠之间的区别?看这里!
- GB50210-201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已实施
- 房屋建筑学基础知识汇总
- 典型案例!国内外桥梁坍塌事故,太吓人了......